原山簡介
林業簡介
- 分類:原山林業
- 發布時間:2021-04-21 09:17:51
- 訪問量:0
刮下春風,才能落下秋雨;
灑下汗水,才能收獲希望。
走進原山林場,但見樹木葳蕤、接天連日,好似綠色的海洋;耳聽鳥鳴獸叫,鳥棲枝頭、獸居密林,好一個天然的動物樂園;復見流水潺潺、鷗鷺起舞,花傘閃現草樹之中,好一個令人向往的天外桃花源……
但是,眼前美景確是來之不易。支撐它的是原山人以保護地球為己任的不屈的脊梁;澆灌它的是原山人五冬六夏灑下的辛勤的汗水。
原山林場于1957年建場。占地面積42968畝,下設鳳凰山、北峪、嶺西、石炭塢、樵嶺前、良莊6個營林區。建場之初,林場的全部家當,只有“百把鎬頭百張锨,一輛馬車屋漏天。”到處是荒山野嶺,人們長期生活在石屋破廟里,過著一窮二白的生活,社會上稱我們是“要飯林場”。
當年林場工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植樹造林。由于北方十年九旱,加上石灰巖山地造林立地條件差,造林成活率低,往往是年年造林不見林,為了保證造林成活率,林場工人大都在雨季造林,實行“三不栽”,即不下雨不栽,不下透地不栽,不連陰天不栽。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。
進入80年代,原山林場也進行了改革,走事改企的路子,依靠銀行貸款辦起了木工廠、冰糕廠、奶牛場、印刷廠、陶瓷公司等企業,但由于經營管理不善,大部分企業因不適應市場而停工。1996年底,6個單位出現虧損,負債達2000多萬元,職工3個月發不上工資,林場陷入困境。
1996年12月,以孫建博為場長的原山林場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后,把林業的發展當作重中之重的事情來抓,利用工副業的收入反哺林業,在原來林業面積的基礎上,努力擴大森林面積,加強對森林的管護,在魯中博山這塊大地上,綠色屏障更加蓬勃,充滿無限生機,發揮著極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。使這兒的天更藍、水更甜,空氣更清新,環境更優美。
原山林場現有植物937種,主要樹種有松樹、側柏、刺槐等199種,植物600余種,在鳳凰山林區內,有2500畝的優質側柏林,被林業專家稱為北方石灰巖山地側柏模式林分,為全國的石灰巖山薄地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。豐富的植物資源,為動物的生存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,吸引各種鳥類、野生動物來林區落戶。林內現有野生動物300多種,已形成了穩固的生物鏈。